课题申报实施专著:武警部队首部研究地质灾害课题专著出版

《人民武警报》报道(王丹誉)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5/12/c_121409118.htm

日前,由武警黄金指挥部干部孙振泽等撰写,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灾害观测、预防、营救》一书出版发行。这是武警部队第一部研究地质灾害课题的专著。

 

    近年来,随着汶川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岗乌镇大寨村特大山体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地质灾害的观测、预防、营救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课题。作者孙振泽是黄金部队的老军人。作为汶川大地震的救援者和多项重大地质灾害的课题负责人,作者结合自己30多年的地质工作实践撰写出这部专著。地质界和救援工作者都认为,这是一部融学术研究与实用方法于一体的专著。书中对地质灾害的分类、成因、普查、观测、评估、预防、救援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精辟的阐述。书中既有作者救援地质灾害的亲身经历,又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有他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与理性思考。本书对于我国搞好抗击地质灾害的普及教育、战备规划、工作决策、专业研究、灾前预防、避险、现场救援,灾后重建等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也为武警部队抢险救灾、履行使命提供了专业上的支持。该书在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出版发行,立即在地质学术界和各领域都会引起强烈反响,《解放军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深入报道。

 

专著的封面和封底

 

    相关链接:

 

    编者的话:汶川大地震发生即将三年,玉树地震也已经过去一周年了,悲伤的往事和惨烈的场景似乎已被时间的河流冲淡,但留在国人心中的记忆依然沉痛,深刻的教训亟待总结与记取。作为汶川大地震抢险救援的亲历者,孙振泽这位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的老军人,凭着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和军人的责任感,写出了《地质灾害观测、预防、营救》这样一部融科研探索与实用方法于一体的著作。书中既有他亲历灾难的真切体验,也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有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与理性思考。

 

 

 

 

 

灾难后的追寻与思索 

                     ——写在玉树抗震救灾三周年之际

 

孙振泽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让人触目惊心。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与地质灾害打交道,曾参加过唐山和汶川的抗震救灾,也多次参与并指挥过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救援,在那既能震死人又能吓死人,既能累死人又能熬死人的日子里,意志上经受了磨炼,心灵上受到了洗礼,在那军民携手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目睹了人民群众与死神拼争的感人场面,看到了子弟兵临危不惧用鲜血铸就的忠诚,体察到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真情实感,感受到了什么叫地动山摇,也见证了什么叫众志成城,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见证了真爱的永恒。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岁月感动,让真爱重逢,让心灵震撼,让山河动容。人类历史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战胜灾害中艰难地写就,中华民族也是在一次又一次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壮大发展,每一次灾难都会催生出一批时代英雄,每一次较量都会铸造出一种民族精神。

 

 

   汶川大地震救援现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视灾情为命令,把灾区当战场,用鲜血和生命支撑起这片天空,用情感和真诚捍卫着这片热土,用事实和成就诠释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一个党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凝聚力量、无坚不摧;一个民族有了这种精神,就会百折不挠、走向辉煌;一个人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忘我拼搏、自强不息。在灾区的现场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信念在平时只需要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地践行,而在非常状态下一旦被使命所激发,它就成为一团希望的火焰,在燃烧中升华理想,增殖追求,弥合断裂,修复人生。

 

 

   汶川大地震后,我先后去都江堰紫坪埔水库警戒区、天回镇塌楼抢险现场、虹口乡、三江乡、土桥基地、固驿民宅区、甘肃文县阳山生产矿区等十二处查看灾情,组织自救避险并赴重灾区指挥抢险救灾,与一线官兵共同研究解决紧急搜救、安全管理、政治工作、跟进保障、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等实际问题。各级党组织面对震后人们极度恐慌、极度失常、极度混乱、极度悲痛的状态,统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搞好心理疏导和跟进保障,明确非常时期特殊状态下的教育主题,做好慌中稳人心,险中鼓斗志,难中找办法,疲中添力量,怕中给勇气的宣传鼓动工作。通过开展思想发动、战前动员、重温誓词、立功创模、火线入党、抗灾手机短信竞赛、战地诗歌朗诵等活动,使官兵深受鼓舞。在生与死的考场上,领导干部站排头,党员团员打头阵,官兵争上第一线,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完成各项抢险救灾任务。

 

   灾难过后,人们都在不停地追寻与思索。一方面,人类在灾害面前要正视现实主动作为;另一方面也要不断自我反省忏悔。这些年来频频发生的地质灾害,有自然力不可抗拒的原因,也有人类破坏自然环境所受到的应有惩罚。由于急功近利,掠夺式地乱开矿、乱砍伐,把共同的家园搞得破烂不堪,这些都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对环境的破坏就等于作茧自缚,到头来会自食其果,毁掉了千万家的幸福,砸烂了子孙后代的饭碗,这种犯罪行为,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愚昧与贪婪。

 

 

   灾区,是感悟人生的特殊课堂。当看到干部群众含着失亲的泪水冒险救人的场面,当看到一张又一张苍白无力的脸在渴望求生的时候,当看到一具又一具遗体推进燃烧的火炉化作青烟的一瞬间,每个人都会感到生命脆弱和人生短暂。在那失去父母的孩子们面前,在那抱着震亡的独生子一直守望在校园不肯离去的父母面前,在那废墟旁还在奋不顾身寻找夫妻儿女的灾民面前,你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无知和贪欲是灾害的祸根,和谐与平安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个洗礼人生的课堂,给了我一张永远答不完的考卷,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以知足的心对待人生,以尽责的心对待灾害。正是因为这样,在灾区的现场勘察、紧急搜救过程中,我和同志们进行深度分析和思考并逐步认识到,有的灾害目前人类确实是无法预知,有的如果我们对其成因进行深层次探索,预先进行普查观测,建立防灾救灾的应急预警体系,科学开展预防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基于这些想法,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积累的资料,我与张庆祥博士共同撰写了《地质灾害观测、预防、营救》一书。书中对地质灾害的分类、成因、普查、观测、评估、预防、救援等进行了阐述,目的是让人们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树立一种科学的防灾、避灾、减灾、抗灾观念。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事先是有各种征兆的。舟曲地处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炭灰夹杂的土质,又是汶川地震的波及区,山体松动,极易垮塌,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加之上半年持续干旱,造成地表大面积撕裂,一旦遇到强降雨肯定会出现滑坡,再加上构造切割形成山体与地面的悬殊高差,只要持续降雨就必然出现特大泥石流灾害。如果我们有一个专业的队伍事先做好地表普查,搞好水文监测,进行有关方面研究,做好经常性预防,建立群防群治的预警体系,也许会避免,即使是难以避免,灾害损失也会大大减轻。如果我们建立预警速报体系,并做好紧急避险和灾后有序的现场营救,是可以把损失减到最低限度的。近年来,地质灾害的频频发生,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建立一个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预防和营救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教育与研究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构建一支既能预防又能营救的专业突击性队伍。

 

 

   武警黄金部队有30多年的地质工作历史,是一支知识密集、装备优良、使命特殊,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从1979年组建至今,官兵们南征北战,风餐露宿,先后在26个省区、46个成矿区带开展黄金普查勘探,发现金矿床325处,探获黄金资源储量2269吨,为近百座新建、扩建的黄金矿山提供后续资源,推动了新矿山开发、老矿山增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锻炼了队伍,储备了人才,有30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部队在完成找矿任务的同时,还担负了抗旱、抗洪救灾、泥石流抢险以及驻地灭火救援等任务。从国家的应急需要和黄金部队的性质、任务上看,一方面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矿产的普查与勘探,另一方面进行地质环境评估,灾害地质调查,担负地质灾害的预防与营救任务,更能发挥黄金部队的自身优势。平时寓兵于地质矿产勘查,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非常状态下与水电、交通、森林部队一道开展应急抢险,实施工程救援,成为国家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