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核心素养”时代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校本化研究

“核心素养”时代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校本研究

山东省昌乐二中  修建

 

[摘要]如今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对学校教育而言,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产力。课程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主媒介,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建设课程,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所以,构建校本的学科课程体系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一线教师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对如何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主要的构建思路和成果,以期为其他兄弟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校本;

自浙江省将信息技术纳入新高考“7选3”选考科目以来,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初中信息技术一直落实“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相关要求然而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发展中帮助、引领学生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学校急需构建与教育形势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体系。这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那如何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结合学生需求2017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小学课程体系等几方面 积极开展了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并致力于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研制。现将主要的构建思路和成果总结如下,与大家共享、讨论。

一、课程哲学

    要构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我们先对核心素养下教育理念、课程定位和育人目标作思考寻找课程设计的本源。

 

如今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对学校教育而言,落实核心素养,“育人为本”,要把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帮助每一个孩子去发现自己、成就自己。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只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它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初中学生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层级,参考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系列学习,将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内化为个人的自我修炼,外化为社会品质的整体提升。

初中学段—核心素养层级

学科核心素养

水平层级(预备级)

信息意识

1.  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一定的需求主动获取信息。

2.能够区分载体和信息。

3.针对简单的信息问题,能够根据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真伪性和表达的目的,对信息进行判断。

计算思维

1.  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数字化表示信息的优势。

2.  针对给定的简单任务,能够识别主要特征,并用流程图画出完成任务的关键过程。

3.  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价值、过程和工具,并能够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1.  在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网络和相关资源的教育优势。

2.  依据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资源的需求分析,利用网络获取资源。

3.  能利用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1.  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  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认识信息技术可能引发的一些潜在的问题。

3.  在信息活动的过程中,能采用简单的策略的方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使用信息设备。

4.  遵守基本的信息法律法规,按照社会公认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开展信息活动。

 

 

 

二、课程架构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课程的内容模块选择、确定和布局,要根据该模块的教育内涵育人价值来衡量,考虑其是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符合校本、社团的开设实际

参考苗逢春博士对义务教育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各个学段学生发展的分析,明确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生发展方向。

义务教育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

学段     发展

兴趣与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

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

形成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初中

巩固兴趣

发展特长

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

自主选择

综合运用

创新能力的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

专业学习

兴趣发展

自选门类,专业发展

信息

知识

智慧

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苗逢春博士——首届信息技术教育高级研修班发言稿)

参考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把握课程内容标准。

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如下图)

 

 

 

借鉴、参考各个省份的教材,进行课程结构调整

浙江版信息技术课程结构

 

 

 

山东省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

 

 

江苏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

 

 

 

 

 

依据201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描述、层级水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各个版本的教材,为更好的让真实学习在孩子身上发生,结合学校实施环境、学生的基础、技术发展的前沿,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校本化研究!

271教育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结构

 

 

 

依据课程结构进行素养水平层次划分

 

素养水平层次

基础必修

(学考水平)

拓展(选修)

创新(个性化发展)

 

 

课程内容

项目1:探秘计算机

项目2:网络连接你我他

项目3:做一次快乐的旅行

项目4:游戏制作(scratch图形化编程)

项目5:班级美文集

项目6:有声有色演讲报告

项目7:校园“书游”图书馆数据分析

项目1:班级标志设计

项目2:我是美图大师

项目3:我的青春mv

项目4:microbit(基于scratch)

 

项目1:我的动画王国(三维动画)

项目2:3d创意打印设计

项目3:Arduino开源机器人

 项目4:机智过人—人工智能

学科

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初步

数字化学习、信息社会责任

计算思维拓展与加深

信息数字化处理

计算思维综合

数字化创新

通识性

素养

生活能力

学习能力

创客兴趣与能力

为了体现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体系,现将课程布局绘成模型,该“房屋”形课程体系模型,表达了“发现自己,成就幸福人生”的育人之意,强调课程设置要以学校价值观(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和发展学科素养为总目标, 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及阶段目标来分层分类,并基于校本做出课程举例和修习说明。这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课程,形成了层次清晰、递进有序的逻辑体系。

 

 

 

 

三、课程实施建议

1.课程分析

(1) 基础、拓展课程

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是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它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渗透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明确每位学生必须达到的初级信息素养水平,是后续拓展选修课程和创新课程学习的基础。

学校信息技术拓展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需求和知识拓展需要设计的,旨在为学生将来进入高中继续学习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和后续学习创新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达到中级信息素养水平。

(2)创新特色课程

学校信息技术创新研究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专长研究需要而设计的,旨在为学生提供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创新、创造的STEAM教育平台,为学生今后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选择培植梦想,使他们达到高级信息素养水平。课程内容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为主,基于学校的“电子diy实验室”资源,融入创客教育,突出跨学科综合的“做中学”, 开设“3D创意打印”“ Arduino开源机器人”“我的动画王国”“人工智能”“趣味编程”等研究性课程,创新课程培育为学校特色精品课程。

创新课程体现了学科的前沿性、应用性和特色性,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兴趣爱好或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选学,也为将来学生参加自主招生做好铺垫。将学生的选学纳入校本、社团的学分认定。测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作品展示、表演、达标、比赛等多种评价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2.课程打磨、试验

校本化的研究是基于国家课程与学校特色发展的融合,国家课程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和论证而形成的,总体上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那么基于学校的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下的调适和改造,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更需要经过实践试验和论证,才能在实施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从而使其适用于特定变化的课堂情境。课堂好比课程实验室,既有的课程方案不过是提供一种经验参考,真正的课程并不是在实施之前就固定下来的,它是情境化的,是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

3.营造研究的“场”——信息技术功能室、实验室和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利用

技术功能室、实验室和信息资源平台的利用、建设是信息技术课程得以实施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和发展平台,所以学校要配齐必要的设备设施,加强管理、使用、维护和更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信息资源,除了学生自主学习指南—整合课程文本、教材、校本社团文本材料以外,还包括数字化资源,如资源网站等,也要注意搜集、组织和后续的研发。尤其是要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辅助平台的开发、应用和管理,来变革课程实施形态,创造智慧课堂,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基于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的认知、内化进行的课程体系的校本化研究,将适合学生学习社会和生活的知识都统整到课程里面,将老师的和学生的经验都统整到课程里面,让课程更加丰富、有营养、有趣味、有意义的同时,旨在让学生学得更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学科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逻辑体系和价值意义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M].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  黄光雄、蔡清田. 2015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