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李建成

摘要: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界定,并确定研究价值。设计研究框架,对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线路进行科学设计。该研究在理论上的认识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得到充分发展,重点是建构“校本的”学校特色文化。该研究在实践中的建树是:按需投入,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并外联,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校辐射,促进校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特色,促进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课题选题的意义

(一)问题提出

1.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不断实施,迫切需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这便需要教育改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自身发展的要求,尤其需要改善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滞后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加速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本世纪以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村教育得到加强,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但是从客观现实看,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还特别明显;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教育教学质量相对滞后现象比较普遍。应该说,当今的教育水平远没有达到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不能满足教育公平的本质需求。这便迫切需要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步伐,加强农村落后学校的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教育自身发展的合理需要。

3.学校发展的企盼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追求快速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由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全省多数地区已通过教育现代化先进县验收,绝大多数学校在硬件建设上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规定的标准。但是从客观上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学校之间无论是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政府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说,每所学校都迫切希望得到更好发展,都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都期盼能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学校自身发展的理想诉求。

4.人的发展的呼唤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逐步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就教育需求看,人们由传统的“有学上”现在追求“上好学”。从人的发展需要而论,无论生活在哪个地区的人,也不管家境如何,都希望得到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尤其在生理机能得到较好成长后更希望精神生命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希望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彰显,希望自己的生命潜能能够得到和谐开发。这便呼唤每所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更好适应人的发展需要。据此可以说,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人发展的根本需求。

(二)课题界定

1.课题的基本概念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政策与调配资源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适度超前的教育条件。从个体看,是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相对均等;从学校看,是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从社会看,是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的相对均调。

2.课题的内涵意蕴

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指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方经济还不能满足办学需求情况下,让本区域内各类教育都能超前和协调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让本区域内每所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基本相当,相同类别的学校各具特色;让本区域内每个学生接受相对平等的教育,不同类别学校的每个学生特长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选题价值

1.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的意旨是给每个人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成功的机会。但是当今的教育发展很不平衡,且功利现象严重,过于注重精英培养,重点高中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社会关注度都优于其他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课题立足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的探究,让县域内的各类教育都尽可能得到应有发展,满足受教育者的成长需要。

2.促进每所学校健康发展

学校的意义是为每个人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但是当今绝大多数学校无论在办学条件、师资素质,还是在办学特色方面都不能很好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很多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相对滞后的薄弱学校,它们根本无法提供适合社会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本课题立足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的探究,让县域内的每所学校都尽可能实现自己的办学理念,达到自己的办学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3.促进每个儿童充分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但是当今的教育很少关注人的成长需要,一味关注社会需求,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的传承,使人的个性天赋不能得到很好发展。本课题立足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的探究,让县域内的每个人都尽可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条件,促进他们潜能的充分发展。

4.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是社会为人发展提供的一种服务。但是当今的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人的社会需求,不能完全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一些人因为子女不能进入“名校”而对社会产生极端不满。本课题立足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的探究,让县域内的每个人都尽可能享受优质教育,避免由于教育不公平而产生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框架

(一)研究目标

1.在理论层面,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加深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论化、实践化和个性化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建构和丰富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论。

2.在现实层面,调查和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现状,重点了解洪泽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找到制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

3.在实践层面,探索洪泽县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策略,建构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模式;探寻洪泽县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建构经济欠发达地区促进学校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方式;探究关注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方法,建构让他们生命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方式。

(二)研究内容

1.础研究:①从洪泽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出发,找到制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②对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理论进行理性思考,能够比较全面的理解教育优质均衡基本内涵和相关理论。

2.整体建构研究:①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以洪泽县为例,探究各类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思路和方法。②特色学校建构的研究。引导各类学校围绕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建构自己的校本文化;通过文化建构,创立自己的特色,不断促进校本特色文化的形成,从而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的差别。促进每个儿童潜能充分发展的研究。探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儿童成长需要,建构引导他们发展的环境、制度、课程、课堂和活动文化,形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成长方式。

3.具体实践研究①服务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建构满足他们发展的校本课程,探究本土的课程文化。基于学生潜能发展需要的课堂变革研究。对传统的知识课堂进行必要的变革,建构满足学生潜能发展需要的文化课堂,形成校本的课堂文化。教师轮岗的研究。探究名校骨干教师委派到薄弱学校任教和薄弱学校教师到名校顶岗挂职机制。④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研究。探究建构引领教师不断成长的机制,形成促进他们自主发展的教师文化。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和国内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经验。2.调查研究法:调查洪泽县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行动研究法:针对洪泽的实际情况,开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和实践。4.经验总结法:总结洪泽县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做法,将其提升为理论和实践模式。

(四)技术线路

1.从对区域教育状况的解剖中确立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径;2.从对“当今教育”的反思中明确“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方向;3.建立起区域中“各类教育”之间的谐调;4.建立起区域中“每所学校”之间的共生;5.建立起区域中促进“每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文化;6.建立起区域中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各类教育”和“每所学校”的文化认同。

三、课题形成的成果

(一)理论认识

1.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得到充分发展

虽然国家倡导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多年,但很多人对教育优质均衡的理解还不全面,不少人认为教育优质均衡主要是办学条件的优质均衡和教师素质的优质均衡,也有的将其理解为入学机会的均衡和教育质量的优质均衡。这样理解不但有其片面性,而且使教育优质均衡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任何时期的教育都不可能达到如此均衡。教育优质均衡不是“‘什么’都一个样”,也不是“杀‘富’济‘贫’”;应是一种动态的均衡,是一种本质的均衡。具体说,这种均衡追求的是这个地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每类教育”都得到充分而又和谐发展,这个地区的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农村学校和县城学校“每所学校”都得到充分而又均等发展,这个地区的“每位教师”都得到充分而又合适发展,这个地区不同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又主动发展。这种诠释是对教育优质均衡的内涵和本质进行科学的界定,并为教育优质均衡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的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理论建构是对教育优质均衡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重点是建构校本的特色文化

虽然人们认为影响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是办学条件的均衡,但是即使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实施,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等,教师学历达标基本相当,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校本特色文化的差异。“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成长方式多样性呼唤学校发展的多元化。虽然我们倡导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但是让每所学校都能适合每个学生是很难的。今天的学校教育既应追求让孩子按自己的‘成长需要’发展,也应追求让学校以自己的‘发展需要’成长,在同类学校中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这样在某个地区就会有适合每个学生教育的学校。” 据此可以说,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重点是建构校本的特色文化。通过建构个性的校本文化,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引领教师特点的发展,滋养学生特长的彰显。这种理解是对教育优质均衡意义和价值取向的科学建构,并为教育优质均衡的实施和推广提供科学的思路。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理论建构是对教育优质均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二)实践建树

1.按需投入,促进各优质类教育均衡发展

实现教育现代化后,每所学校办学条件都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就某个区域而言,客观上还存在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各类教育”来看,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对滞后;从义务教育来看,乡镇教育相对滞后,尤其是“村小”的条件更加落后。从整个教育现状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落后学校”远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企盼。面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首先,科学规划。每个县域应按照各类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证学校建设不重复、不浪费。以研究对象洪泽县为例,全县38万人口,12个镇,每年出生人口3000左右。根据事业发展规模,全县高中在校生8000人左右,规划3所普通高中2所和职业中学,每镇建1所成人职业学校;全县初中在校生9000人左右,规划6所初中;全县小学生约20000人,12个镇每镇保留1所中心小学,县直4所小学,共16所小学;全县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约10000人,规划幼儿园26所,其中,人口少的7个镇每镇1所,人口多的4个镇每镇2所,县城11所;特殊学校1所。这样的布局保证各类教育和城乡教育发展需要,即使将来农村人口向县城再集中一些,县城小学和幼儿园也能容纳。其次,加大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县镇可用财力相对“吃紧”,在现有“蛋糕”不够分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借明天钱和融民间资金发展教育,增大“蛋糕”的份量,力保今天的学校建设不缺少、不落后。洪泽县从2010年以来用于教育硬件投入10余亿,其中县财政借资6亿多。再次,按需建设。根据县域各类教育发展情况,把资金投向急需要的学校和急需要的项目。洪泽县近三年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新建幼儿园、因布局调整需要新建的学校、职业中学和教育现代化装备。到今年年底,全县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基本满足教育的需要。

2.内并外联,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总体上看,目前各地城乡教育差距很大。要想促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对区域现有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有效整合,具体可通过“内并外联”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撤并可能无法生存的学校。随着农民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多,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有的村校只有几十人,教学点只有十多人,针对这种情况,可将生数少的教学点、完小和幼儿园撤并到镇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初中有的镇也只有一百多人,也可以将其撤并到附近规模较大、质量较好的学校,以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洪泽县在撤并学校方面力度更大,因每镇一两万人口,住户距离集镇最远的三四公里,每个镇距离县城二十公里左右(老子山镇除外),布局调整时将幼儿园和小学都集中到集镇办,高中、职业中学特殊学校和除老子山中学以外的初中都集中到县城办。这样既保证布局合理,又扩大办学规模,也整合资源,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挂靠可以带动发展的单位。乡镇学校自身缺乏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机能,可设法寻找外援增加发展的动力。东双沟镇中心小学与“日本民族解放同盟”联络争取到部分建校资金,老子山镇中心小学和省政协联系争取投资项目,仁和镇中心小学和省团委联系通过希望工程争取到建设资金,三河镇中心小学和省财政厅联系争取到相关建设资金。三年来,全县乡镇小学和幼儿园争取外援资金3000多万元,这些资金有效地改善部分园校的办学条件,促进这些园校的发展。

3.名校辐射,促进校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由于每所学校创办历史、区域位置、管辖单位和文化背景不同,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些名校,这些名校深得社会各界和家长的青睐。在推进校际均衡时,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并合理利用名校资源促进薄弱学校更好发展。一、县城学校成立教育集团。将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合并为一个教育集团,集团内教师、教育设施、教育理念、教学资料等资源共享。洪泽县将县实验小学、高良涧镇中心小学、洪泽湖实验小学、城南小学和朱坝镇中心小学合并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县实验中学、新区中学和朱坝镇中学合并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集团就是一个共同体,教师调配、教材使用、教学计划制订、教学研究活动安排、教学评价“五统一”。二、城乡学校实行结对帮扶。将县城学校和乡镇学校结成“一帮一”联合体,县实验小学帮扶西顺河镇中心小学,县外国语实验小学帮扶老子山镇中心小学,高良涧镇中心小学帮扶蒋坝镇中心小学。总之,无论是成立教育集团还是结对帮扶都是借助优质学校的资源发展薄弱学校,通过联合计划,捆绑考核,共同奖惩,促进各项措施落实,推进校际共同发展。

4.打造特色,促进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硬件建设受区域经济的限制,但江苏省每个县市的财力都已具备建好学校的实力。从本质上说,优质学校的建构不是只看教育硬件的优劣,更要看学校特色文化的建构,为此,应让学校通过建设富有特色的校本文化,确保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没有差距。首先,提炼自己的教育哲学。每所学校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学校办学使命和育人目标的思考与建构,提出学校教育价值追求——教育哲学。例如,洪泽县实验小学的“成长教育”、朱坝镇中心小学的“尚美教育”、高良镇中心小学的“潜能教育”、老子山镇中心小学的“奋志教育”……这些个体教育哲学是建构学校特色文化的灵魂,也是引领师生发展的价值。其次,建构自己的教育路径。每所学校围绕自己提炼的教育哲学建构学校的教育框架,即设计自己个性教育环境、课程、课堂和活动等教育路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个性办学思路是形成学校特色的基本框架,也是引领师生成长的方式。最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围绕已经建构的路径进行实践,通过实践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建构的教育,最终走向教育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洪泽县在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赶上和超过经济发达地区。其一,建构个性文化。让每所学校重塑自己的学校文化,通过文化建构,发现自己的发展优势,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其二,发展省级名校。只有高品质的名校才可能带出一批优质的学校,在发展薄弱学校的同时,积极打造已经具有一定影响的县实验小学、县实验中学和洪泽中学,努力促进这些名校个性文化的不断凸现,让其成为江苏名校。其三,创建品牌学校。洪泽县去年通过教育现代化先进县验收以后,为了引领农村学校更好发展,提出创建农村“明星学校(幼儿园)”这一发展思路,用更优的目标、更高的标准吸引每所农村园校不断攀登,向更优质的园校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建成:《以自己的方式成长》[J.人民教育,20118.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1年度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资助的科研项目(BRA2011068)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刊发在《江苏教育研究》2012.8A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