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探究式英语学习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课题总结报告
“新课标下小学生探究式英语学习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何 强 程卫明
应试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受动式教育。受动式教育的主要特征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在这种模式下,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缺少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进行体验、感悟的热情。即便有学生想在学习之余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也往往因为方法不当、技能不够而无法越雷池一步,严重者导致厌学情绪的蔓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新课标下小学生探究式英语学习研究”课题组前后用了两年的时间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进行了探索,试图解开实践上这一难题。
一.对“新课标下小学生探究式英语学习”核心概念的理解
通过课题组两年的实验和探索,我们认为“新课标下小学生探究式英语学习”应是指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以实施英语课程任务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任务型教学途径”为驱动,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研究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和主要办法
1、进一步论证课题,充实课题组。课题审批前后,一批来自城乡、来自不同学校的志同道合者集中到一起,在所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成立课题组。大家一起进一步推敲选题、细化实施方案,确定研究方法,明确实施对象,寻找课题实验突破口。
2、确立教师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验中掌握实验方法。课题组首先从课题研究所必须的方法开始学起。经过比较,我们选择行动研究法为主要方法,同时采取日志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反思、个案分析等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走一步,看一步,及时总结提高。
3、专家引领,骨干示范。本课题得到市教研室专家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两年里,课题组先后三次邀请市内专家、市教学骨干作专题辅导讲座,进行专业引领;鼓励组内教师抓住机遇参加区、市、省不同级别的教研赛事 ,以提高实验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成就感,不断为实验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4、确立课题简报交流机制,同时创设网络互动平台。在课题实施的第一阶段,大家对课题的基本理念、课题实施的基本方法等的认识了解差异较大。通过课题简报定期交流机制,搭建起课题组内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课题的各项计划的落实;通过探究坊及网上博客群组,实现与网上关注探究式学习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间的交流,从中收到启迪。
5、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课活动,加强探究式课堂教学交流。课题组负责人亲自为课题研究活动带好头,上好课;同课异备、同课异构,以点促面,提升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自觉性;人人上好一节探究式教学课,争做所在学校教学教研的领头雁;
6、开展阶段性课题实验总结,实现成果共享;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课题研究的行动方向。
7、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及相关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
8、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创设和谐健康的英语文化氛围。
三、课题研究所取得的初步实验成果:
1、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若干篇,展现了课题组老师在探究式学习理论上、实践上的一些探索。其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选择要坚持四个“有益于”》和《在互动中建构,在拓展中导航》两篇论文分别发表在《教学交流》2008年第2、5期上;《浅谈探究式英语教学》一文发表在《安徽电话教育》2008年第四期上。
2、教师获奖证书,是教师成长进步的体现,是探究式学习阶段性成果的点滴记录。在实验区间,何强校长、周扬老师分别有论文获得省颁二等奖;仰明霞老师先后成为市、省学科“教坛新星”。王芳芳老师在安庆市第五届小学英语新课程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中荣获壹等奖,程卫明老师有一篇英语电教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各位老师另有若干篇论文在市、区论文评选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等。
3、学生英语优秀习作作品若干篇,是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建构、探究等方式学习成果的反映,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四、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的促进
通过课题实验,促进了课题组内年轻教师的进一步专业化成长。两年来,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寓词于句、寓句于篇,发展学生对词汇的建构和感悟能力;以任务为驱动,以探究为链接,提高学生拓展英语词汇量的自觉性。
如何将抽象的、陌生的单词变成活生生的、可感的、亲切的语言?寓词于句、寓句于篇是大家所乐意采取的方法。教学中或通过鼓励学生看词说句、看词说话等方法丰富学生对重点词汇的多角度建构;或通过竞猜、游戏、描述、对话等方法加深学生对难点词汇的理解。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在一个个富有挑战性词汇探究任务的驱动下,或从词汇内涵、或从词汇外延、或从词汇群组角度实现对词汇意义、功能、性质、类别等多维建构。通过实验,学生对单个陌生单词的建构效率明显提高,对群组词汇量上拓展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适时渗透、适当归纳、自主认读,发展学生对英语单词、语句正确认读的技能。
对英语单词的正确认读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基本前提,也是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一种内在需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平时阅读是否顺畅、交流能否顺畅、学习效率能否有效提高的基础性问题。实践中,在实现了字母学习的任务后,我们采取多听多说多读、适时渗透音标、适当归纳读音规则、直接认读单词的方法,有效克服了在陌生单词认读这一环节上学生对老师的严重依赖。学生不仅能自主查阅字典,而且看到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能直接准确读出其读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信心。在实践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以协作式学习为特征、以学生间差异为资源、以个人即兴探究为动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我们认识到英语课程作为外语学习的唯一内容,其资源无法和母语相比。然而,现在的外语资源已呈多元化的喜人局面,学生的资源意识亦越来越多元化。只要教师留心,甚至优秀学生学习方法的灵活性、敏捷性、差异性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学习资源。看词说短语、看词造句、看词说话这种“单口相声”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个体的口头语言,可以有效带动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的语言学习,启发更多同学的思维。
学生的口头语言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提供特定的情景,为学生的合作式学习、协作式对话搭建真实的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同伴互助、同伴协作、师生互动构成学生立体的学习资源,推动了学生在课堂上有限时间内对单词、句型、对话的意义、功能的即兴探究和主动建构。在个体的充满兴致的竞争中,学生的即兴对话、即兴问答、即兴探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语言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听说读写技能发展过程。
4、以趣味化活动为特色,让学生感知英语语言文化的内涵和魅力。知识是僵硬的条条框框,文化才是富有魅力的乐园。学习知识的同时设法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则语言的学习就有了生机和灵气。通过开展各类英语活动,如门面小招牌制作、营养菜谱制作、手抄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感受英语的乐趣;通过学唱英语歌曲、张挂校园英语宣传文化牌、邀请外国朋友与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等营造浓厚的英语交流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英语;通过一个个语句背后故事的故事介绍实现初步的跨文化比较,展现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犀利和神奇,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热情。
5、以体验、感知等直接经验为前提,发展学生的初步写作能力。不同年级段的学生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不同的兴趣中心。六年级学生通过三年以上的学习和积累,具备了初步发展笔头语言的能力。然而这种潜力和能力又是那么脆弱,教师稍不留心就有可能挫伤了“小荷尖尖角”。如何做到既要发展学生的初步笔头写作能力,又要做到学生调动学生笔头表达的兴趣?让学生习作前有话可说、习作中有话可写、习作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实验中受到普遍欢迎的好方法。 随着教学内容的进展,适时捕捉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丰富学生直接经验的素材和资源进行探究性写作训练为学生乐意接受。
6、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对英语作品阅读的兴趣。
书本知识的内容是有限的,面对学生中的优秀者,如何促进他们对英语的进一步兴趣调动他们对英语的探究热情?适时推荐市场上能买得着的系列图文并茂的英语读物进行传阅和交流是一种必要选择。鉴于目前图书较为昂贵,为减少家庭负担,将各班爱好英语阅读的学生组织起来,实行AA制,即甲班学生购买ABC三本读物、乙班购买DEF三本读物、丙班购买GHI三本读物,大家交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通过定期相互交流有效提高参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同时带动周围学生对直接阅读英语作品的向往。
2007——2009学年度,课题组成员中先后有五位老师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其中十里小学查萍、五里小学刘传宏所承担的学校学生在2008年8月全市七年级检测中,成为农村地区英语成绩最好的两所学校。2008年9月又有另外三位老师承担毕业班教学任务,在2009年元月大观区教学质量检测中,程卫明老师所带的六(4)班以均分71分打破了德二小多年来历次区级或市级英语检测毕业班成绩平均分无法超过60分的怪圈;仰明霞老师在集贤路小学执教的三个毕业班成绩跃进到我区第三名。
五、课题研究在实践中进行的理论验证
在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同伴间的争议比较多,对许多课题实验中的具体疑问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所反映的一些深层次的理念差异较大。通过实验,我们逐渐统一了认识,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更深入、更丰富、也更具体了。
1、有效的探究式学习不能背离现代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题在开始征集农村地区志愿者的过程中,不少来自一线的教师强烈希望通过探究式研究解决学生语音学习上的疑难和困惑。面对他们的期盼,本课题组一负责人程卫明支教来到五里小学,和该校的六年级英语老师决定分别从六年级和三年级进行各自的子课题探索。六年级老师侧重于迁移、拆分、游戏、活动、日志等方法;三年级老师在探索“跨文化比较”实验的同时也抽出精力探索探究式语音教学实验。该教师通过音标的及时渗透、规则的适度探索、批量练习的适度拓展等方法。在近八个月时间内,在正常的教学机制下,三年级学生成功越过字母的认读书写关、音标的认读关、基本的拼读规则关(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以及部分字母组合)。很多学生见到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就能读出该单词的读音,而无需求助老师。2008年5月,在和六年级的陌生“单词认读和跨文化比较课题”成果展示赛中,面对上百个符合不同读音规则的单词(有些要等到初高中才接触到的词汇),三年级学生选手不慌不忙,以760分获胜,高出六年级40分。在这场看似不平衡的比赛中,三年级选手却以40分胜出。赛后三年级学生感叹:“想不到我们竟然能胜过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
在这则子课题成果展示实践案例中,尽管六年级学生有近四年的传统方式下学习的积淀基础,然而三年级却胜过六年级学生!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基本相同的实验时间内,六年级老师的方法更多带有受动式教学的色彩、更多借重母语语文教学方法;而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的三年级老师对如何从语音角度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更科学、更符合现代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因而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解决他们感兴趣的语音难题。
2、有效的探究式英语学习必须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基本宗旨,以“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为直接任务动力。
2008年11月初,徳宽路二小的英语期中考试对学生习作要求是写出八句话。成绩出来后,对六(3)、六(4)计122人的学生习作进行统计后发现:学生作文的优秀率(注:10分题能得8分认定为优秀)只有15.32%。
面对这种窘境,通过分析,唯一的出路在于尽快促进学生习作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教师借助体验、感悟、协作等方法将学习中的难题变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来试一试、写一写。如Our neighborhood的习作教学一开始并未取得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感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仅仅是一般性要求,导致了初次习作练习的失败。只有30%左右的习作能达到八句话并获得老师的认可。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该教师及时制作课件,通过课件画面的冲击力吸引学生,展示了学校附近的建筑物、方位、单位中英文名称等,然后师生间进行了口头交流,接着又请了七、八位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示范。通过这样的努力,第二次习作80%以上的学生作品获得了成功。
又如A Spring Outing to Changfengsha Riverside的习作,以前一周到长风沙春游为写作内容。学生们在那里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教师要求将刚刚所学的一般过去时应用到习作中收到学生的欢迎。鉴于上一个案例的教训,此次教师充分估计到学生习作中的难处,习作前进行了口头交流,并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给予了及时帮助,学生的此份作文78%的学生获得了一次性通过。
在这两则案例中,趣味性成为学生是否愿意主动习作的第一前提。教师给予必要的、适当的帮助则成为大部分学生习作能否成功的第二要素。批阅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原创、尊重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让学生体验到初步的成就感成为学生乐意探究、乐意实践的精神动力。
六个月下来,学生的习作能力实现了跨越,由最初的写三五句话到后来的十二句话左右,优秀率人数由11月份的15.32%人上升2009年6月期末检测的66.39%人。这是学生习作方式变革的成果,是兴趣被调动后的成效。
注:校内第一次时间为2008年11月上旬,第二次为2009年3月上旬,接下来间隔为一月时间长度。
3、有效的探究式学习应植根于四个“有益于”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必须建立在有益于学生科学用脑、有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有益于探究式学习策略的生成上。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调动和主动求索精神的培养上。而不是建立在无限延长学习时间、建立在对学生的身心伤害上。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必然要求,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呼唤。在教学中,我们做到不牺牲学生本来就很有限的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拓展和探究。
4、有效的探究式学习呼唤学生从“学教材”上升到“通过教材来学”的新境界。
教材是学生学习赖以循序渐进的前提和基础。教材的设计是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而设计,教材中的内容和语料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掌握的对象、建构的对象。因而教材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物化介质,但却不是唯一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能学教材,就有可能将学生变成一个个书呆子。实验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好教材,同时还激励学生“通过教材来学”,从而超越教材的局限,增加自身的积累。如词汇学习上的归类拓展、对话交流上的人人是资源、语法教学上借助“他山之石”等方法都是“通过教材来学”而不囿于教材的范例。有效防止学生学习上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的消极倾向的出现和蔓延。将英语学习变成一件引人入胜的赏心乐事。
5、有效的探究式学习呼唤教师角色的进一步转换。
探究式学习的个性化,呼唤教师进一步转换角色、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的需要。比如,同样是习作练习,不同的学生思路不同、遇到的困难不同。为了习作的顺畅,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此时,教师必须是一本“活字典”、是一位良好的协助者;批阅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创作、尤其是问题多的作品,教师要敏锐捕捉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思路,将学生的灵感变成现实的学生自己的英语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时,教师是一位欣赏者;面对学生作品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后进生作品中的诸多错误,教师予以修改时,为了能让他们也能体味到进步的快乐,甚至对个别学生作品中的小错误可以暂时忽略不计,以培养他们对习作的兴趣,此时,教师是一位包容者;又如词汇教学,老师教了五、六个同一类别的生词后,及时鼓励学生探寻求索更多同一类的英语词汇,此时,老师是一位推动者;不同学生链接的词汇量是不同的。有学生可能链接到十五、六个生词,也有学生可能链接到五、六十个生词。面对这样的作业批改时,教师必须是一位博学者。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六、今后课题工作的思路
由于实验教师进入课题有先有后有、人员岗位的流动性大以及其它原因,应该说课题方案中开始预设的有些内容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有待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探索。
1. 继续实施、探索不同条件下的小学生探究式英语学习的新模式和新思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探究式学习对教师的个人教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比受动式学习更高的要求。面对探究式学习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呼唤,作为参研教师必须逆水行舟,克服松懈情绪,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学习型、探究型教师。防止自己教学上急功近利、重新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
3、继续跟踪了解学生小学后的后续成长,反思探究式教学上的利弊得失,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整合。
七、附录与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王蔷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建构主义理论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课题工作总结
- 下一篇:《中西化文化差异与小学英语文化教学》课…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