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结题报告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结题报告

                  交通幼儿园夏光红

一、课题界定

美术活动的界定: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接触到的绘画、手工、欣赏等活动。

创新能力的界定 :对幼儿来说,“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我们让幼儿能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以及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方法等,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就搬创新之砖、弄创新之瓦,将来他们长大了才能建造起辉煌的创新大厦。

课题的界定 :将美术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想象,去尝试探索,创设和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氛围,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的创新能力真正得到开发。

二、理论依据

《纲要》指出一、: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学前教育的任务不再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更具创造力和锲而不舍、追根究底的人才。

《纲要》指出二、“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意识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三、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①、不少老师在教育中重视孩子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记忆现成的知识,而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这样束缚和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有的老师也知道让孩子充分想象,但很难落实到行动中,一看到不如意的作品,如“画的是什么?这是吗?”来就不分青红皂白来批评孩子;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②、中外教育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首先是创造性。历史表明,创造力旺盛,国家兴旺发达;创造力受限制,国家衰退。可以说,创造力能否被充分开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受传统习惯势力约束,敢想敢说、敢为,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警告说:“2岁——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创造力的表现是美术活动本身的一个属性,因此,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精神最好的课程之一。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想象之大胆是承认所不及的,给儿童一个相对自由的时间,创设一种能激起创作欲望的艺术空间,让儿童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方式表达情绪和认识……,儿童的创造潜能、审美表现愿望和能力、创造性人格是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得以充分挖掘、激发和培养的 。《3-6岁幼儿发展指南》也强调儿童主动的发展,关注儿童终身受益的品质的培养。要落实《3-6岁幼儿发展指南》精神和“创造”的教育宗旨,需要对幼儿园现行的美术活动进行改革,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的这一独特优势,探索能使儿童的创造力可以自然流露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幼儿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

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成果显著,我班孩子的创造意识有了进步明显,原先一些不敢操作的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积极地参与活动,并且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原先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学会了赏识别人,展示自我,为生活增添色彩。由于经验不足,我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在研究的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够全面、不够科学的地方,今后将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把在美工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创新意识研究与幼儿生活、游戏、主题活动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

四、研究的目标:

通过 一些列美工 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孩子从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有了明显提高,更有自信,孩子们乐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享受创造的乐趣,并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促进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成长。

五、课题研究内容、方法及主要过程

1、研究内容:

①、分析、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

②、探索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③、增强幼儿创新意识,体验创新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

2、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①、第一阶段:2011年7月——8月:运用文献法学习相关理论,了解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制定美工活动计划。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美工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能最有效的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泥塑、绘画、折纸、粘贴、雕刻、编制等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活动的选材、到班级环境的创设,最后实施,都经过深思熟虑,其中不仅参考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还专门外出学习,进行一课多研,让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想法。让幼儿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创造,并使心灵得到陶冶,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我班将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中班幼儿的美工活动并计划制定了计划:

②、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作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实验、、观察、谈话等方法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实施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我围绕着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对在美工中培养中班幼儿创新策略进行研究,经过一学年的探索研究,有了初步的实践心得。在这一学年的教育研究中,家长、教师、幼儿得到了共同的成长。

A、家长方面:

①、摆脱了对幼儿作品不正确的片面教育观点。

②、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共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③、同幼儿共同享受创作所带来的快乐。

B、教师方面:

①、初步探索适合培养中班幼儿创新意识的案例体系,促进自我成长。

在初步对幼儿的美工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后,为了把研究工作做的更细致,结合本班美工特色和现状,我们以美工为载体,为每位幼儿建立了活动成长档案,把孩子活动中,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并给予科学的评价。而我通过这些活动,也懂得了“研究”并不是教授、科研人员的专利,我们普通人也可以研究,而且也享受到了研究的快乐和充实。

②、学会了观察、记录、评价幼儿的方法

⒈在研究中,尽量做到客观、实际、真实地观察、记录、评价幼儿服务的发展状况,及时反馈与检查教育效果,以便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施加教育影响。

⒉收集了一系列教学案例设计:根据中班幼儿发展的现状,选择和设计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活动素材。

⒊总结出培养中班幼儿创新意识的指导策略

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自我反思、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形成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育指导策略。掌握了中班幼儿创新意识培养途径,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③、积累了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初步经验

我在研究中做到每周有学习、有反思、;每月有观摩、有反馈;每学期计划、有小结。并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④、获得了整理统计资料、总结梳理经验的方法:

我在研究中把收集、观察、记录、评价幼儿的各种材料进行整理、筛选,并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把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写出了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和总结,并且制定了一套培养中班幼儿美术活动方案的教材。

C、幼儿方面:研究的结果表明,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步形成的,经过一年的学习,幼儿的创新意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完成从开始的不主动参与到后来的积极投入活动的过渡。

①、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②、逐步形成了创作活动氛围。

③不断提高了创作意识。

④有效的培养了幼儿自信的品质。

例如在教研活动中我设计一节中班课,名字叫《有趣的圆》下面就是该活动教案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注意力差的特点,本活动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图形进行想象,将一个个简简单单的圆,添画几笔就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常见的物品,本活动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多感官参与的方式,来抓住物品的特点并向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对圆圈的添画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创造性的进行圆形添画活动,发展创造力。

2、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份勾线笔、水彩笔等、画有不同大小的圆形的作业纸若干张,拼图添画的范例、操作音乐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昨晚,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梦见一位仙女,她手中拿了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她来到了一个叫“圆圈圈的国家”,那里的人喜欢圆的东西,有圆凳子圆桌子、……,看到小仙女来了,就请小仙女帮忙,小仙女说声:“变、变、变”变了许多圆圆的东西,你们觉得神奇吧!(出示范图)我好羡慕。你们呢?(幼:“好神奇、我想有一根魔棒、我为我妈变一根珍珠项链……”“对,有魔棒最好,但是我们没有魔棒,不过我们有聪明的脑袋,我们也来用智慧来变一变这些圆形好么?)【故事的导入,激发幼儿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张远扬也伸出含羞的小手,笑嘻嘻望着我。】

二、讨论要变得物品,从中启发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幼儿个别操作)

1、提问:你想变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开:苹果、闹钟、皮球、光盘······张远扬小朋友也和同伴唧唧咋咋的说着、当问他圆可以变什么?他说了好几样:橘子、葡萄、气球】

2、师小结:哟,小朋友真聪明,变出这么多好东西出来,还想变什么?

三、集体操作:大家来添画
1、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好,(好)小朋友们开始变吧。”
2、教师要求:启发幼儿用一样的圆形变出不一样的物品。鼓励能力差的幼儿要敢想、敢变、敢画。【在操作中张远扬低头认真地在画着,没有一句话。可爱的小猫、大小不一的水果,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填满整张纸。】

四、作品展示:并说一句话描述一下自己画的物体。【在请小朋友讲述的过程中张远扬指着其中的一样告诉大家这是苹果汽车又好看、跑得又快。】

课后评析: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的幼儿在画画的过程中显得“如鱼得水”,拿笔就画,画得活龙活现,画出了 “可爱的小鸡”、 “神奇的扇子”“美丽的地球”“好吃的水果”等等。但有几个幼儿显得焦虑不安,缺乏自信不敢去添画,作为老师给孩子及时的鼓励、积极地引导这是孩子成功的关键,我对他们画出的画给予了肯定及赞赏,让他们从中树立了自信。活动中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主题教育活动,幼儿表现的积极性很高,课堂秩序也很活跃,能够达到师幼互动的效果。

从多次美工活动中我发现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

1、幼儿创新兴趣取决于对活动内容的喜欢程度。在如我班的张远扬小朋友内向、胆怯。平时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请他回答时,他一幅很为难的表情,但一到美工活动,他两眼放光,少有的自信在他脸上呈现出来,活动中他很投入,每次作品完成,他主动拿着作品向大家展示,还伴着经典的独白,这说明孩子在某一自己喜欢的活动时,他会很投入,创新素质各方面表现突出,测量值明显提高。

2、有的幼儿在进行动手方面的操作时,表现的不是很好,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突出,即使没有画出、拼摆出,但也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当孩子能够解决问题,并赋予情境新的含意,显示出灵活性,并喜爱冒险时,它就表现出创造力。

六、研究的成果

1.该课题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创新知识,锤炼了教师创新技能。

通过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听课、评课、教学评优等,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首先要丰富教师的创新知识,培养创新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新《纲要》要求我们,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会反思,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幼儿,因此、本人认真思考教学的得与失,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幼儿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学过程中幼儿创新意识是否得到提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等等。及时作好阶段成果汇报,撰写论文《浅谈中班幼儿在美工教学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反思

虽然我们对在美工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创新意识的策略进行了初步了研究,但是这仅仅是个开头和尝试,在注重孩子的想象和创造的同时怎样提升孩子的表现力,需要我们教师更加潜心研究理论、研究教法、总结经验、精心设计、因地制宜、因班制宜的制定切实可行、灵活多变、操作性强的手段与方法。因此,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老师在实践与体验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悟,这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下阶段,我将继续探索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使我园的创新教育研究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八、参考文献:

默纳舒尔:中国海关出版社《让孩子自己做主》

孙瑞雪:新蕾出版社《捕捉儿童敏感期》

方舟编译朝华出版社《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楼必生、屠美如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

屠美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梁志燊  陈虹  《学前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