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关键在于实现四大突破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关键在于实现四大突破
552302贵州省望谟县乐元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黄正禄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实现突转变教育观念,得克服三种倾向、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一是克服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倾向。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理念上的一个新突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从表象上看,主要是使学校活跃起来,使学生活泼起来;从内涵上看,主要是一种境界教育和能力教育;从目标上看,主要是贯彻“两全”,同“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相一致。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素质教育的目标、内涵和表象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克服片面理解教育价值的倾向。教育价值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真正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创新。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家长和少数教师在判定教育价值时,往往以学生得分高低和排名位次作为衡量教育价值的标准,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三是克服片面理解“减负”的倾向。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减负”,让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但“减负”并不是要取消学生的一切负担,必要的压力和学习负担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推行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推行素质教育并不是否定考试,而是对考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水平考试和能力测试的研究工作。二是正确处理推行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把素质教育思想贯彻到各学科教学中。然而,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开展素质教育通过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吹吹打打、唱唱跳跳、写写画画。固然,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是课堂。课堂才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正确处理推行素质教育与“普九”的关系。“普九”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比“普九”涵盖更为广泛,渗透在教育领域里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各个层次教育之中,但“普九”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普九”是量的扩张,素质教育是质的升华。实施素质教育不能片面强调质量而忽视数量,要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统一的原则,大力巩固“普九”成果,将素质教育落实在“普九”之中。
二、要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上实现突破
发展教育最终要靠教师,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振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关键。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现状来看:一是民办转公办的教师比例较大,且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相对减退。二是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按照国家要求,到2010年,90%的小学教师要达到专科学历,中学教师80%要达到本科学历,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学历结构差距较大。以我县为例,全县共有专任教师4732人,其中小学有3127人,专科以上学历308人,所占比例不足10%;中学有1605人,本科学历322人,所占比例约为20%。三是教师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还相对较弱,教师教学的“土方法”还普遍存在。因此,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立教师定期学习制度和师德师风评价制度,结合教师年度考核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进行考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评价,积极开展学生、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和评议活动,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师。二、全面推进教师资格制度。首先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按照新的编制标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控制中小学教职工总量,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三、对现有教师资格进行重新认定,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四、深化以人事制度改革为主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重点推行“三制”改革,即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所有教师一律凭教师资格证竞聘上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任用制度,学校和教育局机关在定编、定岗、定员的基础上实行竞聘上岗;要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逐步实行校长职务津贴制,打破校长职务终身制,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造就一支既年富力强,又具有开拓精神,既求真务实,又为广大教职工真心拥护的校长队伍;积极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坚决打破“平均分配”的观念,“强化职责,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真正体现能者多劳,优劳优酬。
拓宽师资培养途径,大力抓好教师、校长队伍的培养。狠抓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着力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水平不高和学历层次较低的现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培训,规定凡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校长梯队档案,在抓好校长挂职锻炼和任职资格培训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行校长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和校长任课制度。
三、要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上实现突破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布局分散,微型学校较多,教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相当突出,教育资源浪费较大。为此,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必须着力抓好四大调整。
(一)、抓好小学布局调整。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重点调整村小和教学点。主要把握四条原则。(1)是提倡联村合并办学;(2)是乡(镇)中心小学所在村一律不办村小,实行与中心小学联办;(3)是少数地理环境复杂、居住分散的地方可实行隔年招生或办复式班,适当保留教育延伸点;(4)是国家新课程计划规定小学三年级以上逐步开设英语课和计算机课。根据这一规定,从我县实际出发,村小只能设置二年级。三年级以上学生都将逐步向片区完小和中心小学相对集中,把片区完小和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确保地方教育与国家整体教育相协调。
(二)、抓好初中布局调整。初中布局调整主要保持现有规模,注重内涵发展,采取扩容增效的方法,扩大初中招生规模,确保初中学位,平稳渡过初中入学高峰期。
(三)、抓好普高布局调整。重点要加快高中建设步伐,扩大“普高”规模,打破初中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高初中分离。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考虑高中布点,确保高中教育适度发展,为将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好前期准备。
(四)、抓好教育结构调整。(1)是要大力巩固“普九”成果,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确保“两个平衡”,即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学生比例平衡,职中与普高学生比例平衡。(2)是加快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3)是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融职成教育及各类培训为一体,着力筹建职教中心,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
四、要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上实现突破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抢占教育“制高点”,构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平台”,既能克服少数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之间的地域差异,又能克服教师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通过网上学习,获取信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均等的教育信息。
首先,要以项目引进为重点,建好一批“示范校”和“实验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计算机普通步伐,启动“校校通”工程,逐步在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开设信息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和其他课程的整合,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其次,要构建完整的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按照“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市场动作”的指导思想,加快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建设,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小学英语教学,使信息技术课与英语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缩短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为培养现代化急需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强化管理,提高现代教育设施设备的使用率。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面要做到“三进”和“四个百分之百”,即现代教育技术进计划、进教案、进课堂和电教器材;实验仪器使用率达百分之百,分组实验开出率达百分之百,演示实验开出率达百分之百,装备电脑的学校,百分之百的教师要学会使用电脑。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培养写作兴趣
- 下一篇:角色转换 师生互动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